航空之家

一个巴掌拍不响 飞机延误到底和谁有关?

960人参与 |时间:2019年06月21日 21:42 |

又到了雷雨的季节,又到了延误的季节。

说来奇怪,这个世界上好像只有中国民航才害怕雷雨季。比如说日本——日本多年来航班准点率始终在98%左右,难道——“日本的天空不打雷”?

不开玩笑,中国是全球航班延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有机场的原因,也有航空公司的原因,有政府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单靠一两篇文章,其实是很难把问题说透的。

航空公司

延误发生的时候,中国人喜欢骂航空公司。其实在中国,航空公司只不是一个“小媳妇”,头上有一大堆的“婆婆”。其中任何一个婆婆发个小威,都不是航空公司所能承受的。

不是说航空公司没有责任,飞机调度呀,值机效率呀,一些小事的处理呀,都可能导致延误。而延误发生之后的应对策略,也是航空公司最招诟病的地方——但总的来说,由航空公司导致的延误,个人认为不过是四分之一。

作为运输企业,航空公司当时不希望延误,但一架飞机从大早上飞出去,到晚上飞回来,中间要经历四到六次起降——不管在哪个环节耽误了时间,到晚上积累起来都是相当可观的延误。

而如果把中间的“缓冲时间”留太多呢——当风和日丽的时候,机组甚至旅客又不得不“干等着”。

所以能够怎么办呢?等呗——让飞,就飞;不让飞,就延误。

航空公司不可能在每个机场都设立基地,布置自己的备份飞机。所以,“外站延误”是每家公司的恶梦,这时得求着当地的合作伙伴安抚旅客。

花钱是自然的,但也不见得花钱就能摆平。更何况确实也有航空公司躲起来——随你怎么处理,别来烦我。

没有人喜欢飞机延误

机场

机场当然不是只供飞机起降,还有地面服务和空中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中国的所有机场几乎全部是当地国资委投资的“国企”,大型机场的利润比航空公司要丰厚得多。除了每位旅客收取的50块钱“建设费”上缴后的返还,还有飞机起降费、停场费、店铺租金、广告收入等多种来源……

有些航空公司会在机场设立“基地”,停放飞机,租用柜台和登机口,雇用自己的地勤人员(办票、行李等),但大多数公司都得租用机场的地勤——毕竟一个机场会有几十家航空公司来营运航线,那些班次较少的公司没有必要花钱自己雇人,也根本雇不起。

所以,当延误发生时,“非基地公司”的服务就悉数仰赖机场地服。

扯皮的也有,敲竹框的也有,谁都不愿管的也有——“合作融洽”的很少听到,毕竟机场几乎全是国企,航空公司很多也是国企——做好服务是要花钱的,大部分国企哪里会愿意掏钱买高兴?

大型机场是航空公司的“婆婆”之一,在繁忙的机场,办票、托运、安检、停机位、登机口、加油车、送行机务、摆渡大巴、甚至清洁工在内的各种资源,都会影响航班准点。机场在分配这些资源时的轻重缓急,是决定航班是否延误的重要因素。

就算天气晴好,大型机场往往也难摆平此起彼伏的各种资源需求。特别是现在部分机场的设施已经赶不上民航发展速度,所以机场在导致航班延误方面也很“给力”,北京首都机场和厦门高崎机场就多次被民航总局点名批评。要说机场在延误中应该负多大责任,我觉得恐怕也得占“四分之一”。

机场太大也是造成延误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都“好面子”,喜欢把机场修的又长又大。在著名的“长水”机场,安检之后的登机距离赫然长达“1KM”。大家齐端端坐好,等电瓶车在长廊里寻找最后一名旅客,那是常有的事情。

最要命的是,就算机场导致了航空公司延误,航空公司也没有地方“说理”。大部分城市只有一个机场,有多个机场的城市机场也都是“一个老板”。航线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你难不成还想去花土沟赚钱?

空管

但机场还只是航空公司的“姨娘”,算不上“婆婆”。航空公司和机场共同的婆婆是“空管局”。

在中国,空管局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机场塔台里坐着的都是他们。机场之外,他们还有自己的大院。飞机离开机场之后,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也得接受大院里空管人员的指挥。

空管员很辛苦,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在繁忙的机场,说了上句说下句,撒尿喝水都没得时间。

但中国空管技术尚显不足,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国的机场都是平行跑道,绝不玩交叉起降,更不要提反向降落。全球早在1990年就开始的RVSM技术(航线垂直密度),中国直到2007年才敢使用。

让中国空管名扬世界的,是著名的“拉间隔”。

当雾霾或者雷雨的时候,“拉间隔”就出场了。电报会直接发给各家机场和航空公司,例如“西北扇面通行能力下降,加大间隔至30分钟”或“东北扇面加大间隔至45分钟”……

小机场无所谓,但大机场可就得取消一大批航班了。而且,飞机在全国范围内乱窜,这间隔会迅速传染到全国。很快地,在全国各大枢纽机场的显示屏上,你都能看到一大堆“延误”和“取消”。

30分钟和45分钟还不算离谱。2017年,一位航空气象专业的领导在上海主持空管工作,当年雷雨季节时,上海曾发出过“间隔100分钟”的指令。100分钟差不多是上海到香港的空中时间,那意味着这个航路上只能有一架飞机——独占天空,美吧?

所以,如果说航空管理部门要在延误中占据四分之一的责任,那可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们。

以“效率”换“安全”是中国空管多年来的弊病,也是“传统”。空管局的上级单位是“民航总局”,民航总局的“八该一反对”是中国民航的“圣谕”。

在“八该一反对”里,民航总局说“该备降的备降,该等待的等待……”所以,如果有飞行员敢问“我黄花菜都等凉了,啥时候让我走哇?”——说不定还会听到频道里回复说“叫你等,你就等。”

我没有反对“八该一反对”的意思,安全确实是大问题。不然,“出了事你负责?”

至于空管局还有没有“婆婆”,本文不做论述。

旅客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以为延误时乘客没有责任?不,乘客也得占四分之一的责任。

比如有次从香港回北京,我就遇到了忘情购物而没有及时登机的旅客。因为托运了行李,只能一边找她的行李一边等她,但她竟然在找到行李之前登机了,而且很嚣张,骂空姐骂航司骂了二十分钟。

当然也有无意的,一次我在上海送一位友人先行登机去别处。工作人员在登机口扯着噪子喊了十分钟,一位四处溜达的民工兄弟儿才怯生生地走过去问“你是喊我么?”

还有无数次,抢行李架,要毛毯,调座椅后背闹纠纷……当然,这些延误,与雷雨无关。

显然,现阶段中国部分乘客素质待提高。这是着急不得的事情,希望通过“黑名单”和航空公司严格执法,能够尽快提高乘客素质。

我在日本坐飞机,感触很深,容量多达400座的777飞机,只提前10分钟登机,所有人安安静静地走上飞机,所有人安安静静地落座,飞机分毫不差地推出起飞,堪称完美。

但还是需要回到现实,当你遇到了不靠谱的乘客,擅长拉间隔的空管,无为而治的机场,和一脸蒙逼的航空公司,就还是只有“慢慢等待”与“慢慢改善”。

当东南季风再次吹向亚洲大地,雷雨季节再度来临——间隔会来,延误也铁定会再次发生。

来源:航空资讯 | 航空之家 | 飞行汽车, 未经原创作者航空之家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唯一QQ号:2926969996)

本文地址:https://news.aerohome.com.cn/post/1426.html

有好的文章希望我们帮助分享和推广,猛戳这里我要投稿

必填

选填

选填

◎已有 0 人评论,请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