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之家

拯救飞机 澳航"萨利机长"上演现实版绝地求生

1746人参与 |时间:2019年03月09日 22:06 |

飞机降落全员鼓掌的不只有战斗民族当战斗机一样开的俄航,还有排在全球安全航空榜首的澳航。

不一样的是,前者因为滑行超短、降落狂野,动不动还要跟恶劣天气搏杀一段再降落的操作让乘客用鼓掌的方式感谢机长的“不杀之恩”。

而后者是因为,当一场现实版的《萨利机长》明晃晃地摆在眼前时,机长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做出的判断,救了全机所有乘客的命,感谢机长相信了直觉,感谢机长“不杀之恩”。

25000英尺、20000英尺、15000英尺、10000英尺……

 拯救飞机 澳航"萨利机长"上演现实版绝地求生

近乎自由落体的速度让机舱内充满了尖叫和哭泣,没人能够想到,在这家号称最安全的航空中一场两个小时的短途旅行里,会经历生命的大落大起。

按照原计划,当地时间3月5日6点10分准时起飞的澳航QF706准将于两个多小时后于墨尔本着陆,但意外就发生在飞机升空后的一小时里。

7点17分,机身后方的一声巨响惊得所有人一震,还没等人看清楚情况,剧烈抖动的机身就带着乘客直线下冲。氧气面罩应声掉落,人们在戴上氧气面罩的同时,也不得不被动准备面对接下来的生死时刻。

此起披伏的哭声,散落一地的随身物件,还有已经开始书写的遗书,就像所有空难的最后一刻一样,生命变得弥足珍贵。

Flightradar的数据显示,从25000英尺下降到10000英尺,QF706只用了不到五分钟。但奇迹的是,在失重下落一段时间后,飞机逐渐平稳,最后迎接所有人的也并不是死神的镰刀,而是墨尔本机场的应急跑道。

8点02分,QF706成功降落,机舱内顿时掌声雷动。命留下了。

“我们原来在云上面,突然间我们就在云下面了”。尽管劫后余生的乘客还能在面对采访时笑着说出曾经的经历,但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救了他们的和让他们遭受这场自由落体灾难的是同一个人——QF706机长。

时间回到那声巨响之后。当时的驾驶舱内,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机舱失压。

这四个字就像是航空业的死刑,上升到万米高空的飞机其外部气压会比内部气压低很多,一旦机舱加压装置失效,内外部压差归零,人体血管、脏器胀开,严重缺氧等伤害都会让人无力承受。

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面对强忍着缺氧引起不适的副机长提出的快速检查机舱失压原因的建议,机长选择了直觉——握紧操纵杆,直接下降。

接在这后面的,就是那惊魂300秒,幸运的是,飞机终于稳了。与此同时,机长与副机长也开始通知墨尔本地面塔台,并操控飞机紧急、精准地飞往墨尔本机场。

最后的一幕,渐渐与《萨利机长》重叠在了一起。

被飞鸟撞击后飞机两个引擎双双失效,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在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萨利机长凭直觉作出的选择是,哈德逊河河面紧急迫降。

迫降水面意味着飞机很可能在以分钟为单位的时间内沉入水中,更重要的是会耽误宝贵的救援时间。但在确认无法返航后,萨利机长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同样地,在下落的过程中,萨利机长火速联系了救援。当冰冷的河水灌入机舱时,有及时赶到的救援人员快速有序地安排救援工作,才有了这全机155人的生还。

机长的判断和救援的配合,缺一不可。乘客称赞萨利机长为英雄,但别忘了这位英雄随后遭遇的却并不是光荣。

就像萨利机长唯一的那句抱怨一样:“在过去40年里我虽然安全搭载了超过50万名乘客,但到最后还是得以这208秒作为评判。”

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萨利当时本可以迫降到临近的机场,但他却不顾乘客安危冒险迫降到哈德逊河。

萨利是痛苦的。他甚至会在睡梦中被惊醒乃至产生机毁人亡的幻觉。他也开始反复思索到底是该相信40年的经验和直觉还是委员会和电脑分析。

而在电影的结尾处,NTSB在听证会播放了按照当时飞机事故数据的模拟飞行,以此判断飞机当时是否可以飞到临近的机场。当所有证据都指向不利于萨利机长的那一面时,萨利反而释然了。

“你们忽略了人性因素。”“没人警告过我们,没有人说过我们的两个引擎会在史上最低的飞行高度双双失灵。没有人接受过应对这种意外情况的训练……”

说到底,萨利的痛苦不外乎来自于一个问题,相信数据还是相信直觉。而这种直觉来源于其40年的航空经验。

整个故事围绕的似乎都是这个问题。你说来调查萨利的NTSB错了吗?或许并不一定。

萨利机长

万一萨利机长的选择是错的呢?万一当时萨利真的能够平安地将飞机开回机场呢?这一切都无从得知。NTSB只能为未来每一次可能出现的同类型情况做最安全的考量,而不是鼓励所有人都相信直觉。

毕竟直觉堪称玄学,而测量来的数据却能够告诉你,这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方式,他冷冰冰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却最无懈可击。

就像这次的澳航一样,相信直觉的机长赢了,但却并不能保证以后在检查和迫降之中作出选择的每一个人都能赢得这场动辄几百人性命的豪赌。

数据还是直觉

数据本身带来的信息就以准确著称,最近两年,加上了“大”做定语的数据更是火的一塌糊涂。

大数据里的商业财富,大数据里的秘密一浪高过一浪。

举个“反面”教材感受一下。当地时间3月7日,曾经因为数据泄露而备受诟病的Facebook表达了整改的决心:隐私加密将成为Facebook的关键服务之一。

但这种转变带来的将是Facebook商业模式的巨变。不能读取内容,无法获取数据,影响广告业务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广告营收占据Facebook整体营收的90%以上。

这种转变已经让金主——广告商们担心了。数据加密了,广告精准投放难了。

科技专栏作家Geoffrey Fowler就表示,他怀疑扎克伯格对于保护隐私的言论,是因为扎克伯格没有清楚表明,在尊重隐私的Facebook上如何实现盈利。

数据是好的。他能帮你推送定制版新闻、淘宝,能帮你做出决策,甚至能帮你自动驾驶,但别忘了,在极端情况下,数据和直觉的意外指数往往是处于同一条水平线的。

2016年的一场自动驾驶车祸中,司机Joshua Brown驾驶一辆2015款特斯拉 Model S 在佛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与一辆垂直方向开来的挂车发生相撞。

根据调查报告称,在强烈的日照条件下,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都未能注意到拖挂车的白色车身,因此未能及时启动刹车系统。

在极端情况下,“老司机”或许真的不会比数据差。

就算在非极端的情况下,数据和直觉也不是水火不容的。

数据无非就是为了排除掉直觉、经验、情感等因素,而专注于精准的数字,但全部排除了这些因素后的决策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

埃森哲数据分析部门对美英两国600家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数据和直觉配合使用,投资回报率更高。

近两年投资回报率超过75%的受访企业中,超过半数表示最佳决策得益于严谨数据分析与专业判断的融合;而低投资回报率企业中,仅有37%做到定量分析结合高层判断。

或许就像萨利机长所言,很多情况是因为,“你们忽略了人性因素。”航空商城


来源:航空资讯 | 航空之家 | 飞行汽车, 未经原创作者航空之家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唯一QQ号:2926969996)

本文地址:https://news.aerohome.com.cn/post/1043.html

有好的文章希望我们帮助分享和推广,猛戳这里我要投稿

必填

选填

选填

◎已有 0 人评论,请发表您的观点。